央行数字货币渐渐成了全球金融领域备受重点关注的对象,它到底是创新的推动者,还是金融规则的挑战者,许多国家的央行都纷纷投身于研究之中,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又有着怎样的潜在影响?
全球央行研究态势
当下,全球存在许多央行,这些央行都积极投入到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工作中。2020年10月,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全球80%的中央银行都参与到了这项研究里。在参与研究的这些央行中,有一半既关注零售型数字货币,又关注批发型数字货币。此外,约10%的央行已进入试点运行阶段,还有约10%的央行已经完成了试点运行,这表明央行数字货币即CBDC已成为各国央行重点关注的金融创新方向。
这种广泛参与展现出全球对金融变革的探寻,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金融新形态,CBDC 有望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众多国家央行参与到其中,这意味着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变革正在悄然进行。
CBDC的本质与影响
从货币发展历程来看,CBDC本质上是数字经济在金融领域发展的正常成果,它对货币体系发展影响巨大,对金融系统运行影响也很大,不过它没有脱离现有的国际金融规则体系,也没有脱离各国货币金融管理架构,这表明CBDC在带来变革时,依旧遵循着一定的金融规范。
尽管未脱离现有体系,然而 CBDC 带来的变化不可轻视,它使金融活动更具数字化,也更为便捷化,还提高了金融运行的效率,不过要在现有的规则框架下,合理引导并规范其发展,从而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设计的多元化差异
各个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不一样,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别,货币发行体系也各有不同,所以CBDC在设计方面差异明显,在实施方面差异显著,在落地场景等方面同样差异较大 。这种“多元化”是各个国家依据自身国情做出的必然选择。
以中国为例,所推行的零售型 CBDC 数字人民币具有中心化管理的特性,还具有现金替代的特性,它拓展了电子支付普惠边界,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带动了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带动了金融机构的技术创新,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促进作用,不同国家的 CBDC 设计都和本国的经济现状紧密相关,并且都和本国的金融现状紧密相关。
潜在金融风险
零售型CBDC有着不同的机制设计,这些设计可能会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出影响。若CBDC有利息,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它的利率会成为新的政策利率,冲击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改变银行吸储选择,也会改变储户行为。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在推进数字货币时较为谨慎保守,这是由于考虑到潜在金融风险,他们需要在创新发展与金融稳定之间找寻平衡,防止因数字货币推进不妥引发金融动荡。
商业银行的受益
商业银行运营不管是从批发型的央行数字货币中,还是从零售型的央行数字货币中,都能从央行的数字化发行体系里获得好处。对于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央行借助新的技术架构开展场景化测试,这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综合运营经验。
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服务和功能更优的银行,在数字人民币使用端能获得客户青睐,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这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推动了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
央行功能与CBDC定位
央行的功能导致,CBDC承担着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的责任,也承担着安全性公共物品的责任,它不会成为现有金融体系的“破坏者”。从理论方面来说,零售型CBDC不能避开中介体系。从实践方面来说,零售型CBDC也不能由央行直接向大众发行。
央行在推进 CBDC 的过程中,要承担保障金融安全稳定的重大责任,要确保 CBDC 有序发展,要在创新和稳定之间展开精准调控,还要给金融体系带来新的活力。
大家会不会思考央行数字货币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样具体又明显的影响,欢迎大家参与评论互动,也请为本文点赞并分享。